坚持“八个统一” 打造思政金课
金沙党委始终高度重视金沙城js9线路检测中心教师队伍建设,党委书记王忠多次到学院调研,强调指出:思政课教师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的“八个统一”,深刻总结思政课建设形成的规律性认识,推进改革创新,上好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
王忠书记指出,思政课教师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制定的《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开展更深入的理论学习,认真领悟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新春伊始,学院教师结合自身情况,开启了对“八个统一”的新的深入学习。
【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政治性是占据道义制高点的问题,它关乎思政课的价值取向和人民立场;学理性是占据真理制高点的问题,它关乎思政课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只有占据了道义和真理的制高点,科学理论才能打动人、感染人、说服人,思政课的育人效能才能获得充分释放。
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遵循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根本要求,是以问题为导向进一步改进和加强课程建设的现实要求,是思政课实现育人功能的要求,也是思政课课程性质的要求。思政课教师应从固本于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潜心于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厚植于历史的深邃智慧三个方面加以着力,切实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政治性和学理性统一起来。(陈莉)
【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就是要求在价值观教育过程中也要结合、渗透认知教育,无论道德教育还是信仰教育,都需要依托知识的力量和学理的支撑。价值性与知识性,是蕴涵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两种重要元素。价值性讲的是人们的利益关系是否有积极意义,知识性讲的是知识事实是否科学。
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善于运用知识去引证思想理论观点,还要重视培育人的科学精神和正确的认知方法,促进其知性的发展、德性的养成、信仰的体悟,从而帮助大学生获得正确的思想认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要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这一重要论述,集中阐明了价值观教育与知识教育的内在关系,深刻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更好落实培根铸魂、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供了科学指导。(于影)
【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
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体现了“立”与“破”的两个向度,强调的是思政课改革创新的价值导向和根本要求。所谓建设性,指的是一种思想或行为的建构性、创造性。思政课要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传导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培养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大学生增强四个自信;所谓批判性,指的是对事物或思想的缺点进行辨别、分析和判断。根据马克思主义批判的本质特征,注重对学生传授追求、探索理论问题的方法、途径和能力的训练。
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要求思政课教学既要传导主流意识形态,又要直面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以坚定的政治立场,追踪、深挖热点问题,对当代社会思潮中出现的错误观点进行批判,扫除大学生心头的错误观点和不良思想苗头。广大思政课教师要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原著,用经典文本展开学理意义上的辩驳和批判,勇于激浊扬清、扶正祛邪,巩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李林琳)
【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
2019年4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的
“八个统一”,是总书记对新中国成立70年来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所形成的规律性认识和成功经验的科学概括和全面总结,同时也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解决的八大矛盾和问题以及新时代广大教师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的深刻解答。其中,“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的理论品质,也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的重要保障。
理论性是思政课的基本属性,坚守理论性是思政课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的内在要求。我们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要保持一定的理论深度,彰显理论性,教育引导学生认真学习、全面理解和深刻领悟理论知识的内核与精髓,将客观真理内化为主体意识,外化为自己看问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同时,思政课并不能单纯讲理论,它还具有突出的实践精神,要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倡导理论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并随实践而不断发展,让科学的理论在具体的实践中绽放智慧的光芒。(高博)
【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世界本质问题的一个基本原理。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既是思政课建设应遵循的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的具体体现,也是思政课建设的基本要求;既要坚持思政课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使用、教学管理等方面有统一要求,又要在具体落实时坚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
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就是要在教学内容上以统编教材为依据,遵守“规范性、科学性、权威性”的原则,同时在教学方法上根据不同的地域特点、不同的时代背景、不同的受教育者群体,进行多样创新式教学,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教学内容的“统一性”规范着教学方法“多样性”的创新领域和适用范围;同时,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也影响制约着教学内容“统一性”的落实程度和实际效果。在统一要求和多样探索的互动中提升思政课的教学质量。这是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必须坚持的基本规律,是讲好思政课的具体方法,是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要选择。(韩亚男)
【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思政课要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这是办好思政课的关键。要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把思政课建设成为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升的金课。
发挥教师办好思政课的关键作用、主导作用,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提升教学水平,增强学生主动参与的代入感和获得感。第一,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说的科学性、价值观念的先进性,以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讲授出来,方能获得学生的“认同感”,引导学生勤思善学;第二,倡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演讲、研讨、案例、辩论等创新教学模式,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意识;第三,着力增强课程的亲和力、针对性,努力打造学生爱听、爱学的课程,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第四,营造良好的教与学的环境,营造教师积极“教”学生积极“学”的氛围,引导学生学思贯通、知行统一。(赵秀月)
【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
“要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注重启发性教育,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在不断启发中让学生水到渠成得出结论”,这是“八个相统一”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所谓灌输性,就是强调教育者在思政课教育教学中对受教育者要进行正面系统的理论传授,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其头脑;所谓启发性,是指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受教育者积极思考,使其通过主动学习和独立思考,自觉自主地做出判断,并且选择正确的方式方法,来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
新时代思政课教师要切实增强理论功底、提高综合素质,以理服人、以德感人,善于将理论体系、教材内容创造性地转化为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充分发挥“灌”的思维导向、切实增强“启”的效果。在教学实践中,要致力于灌输和启发的氛围和情境,努力让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输入到大学生的头脑中去,内化成他们自己的知识储备;启发学生的意识自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领价值导向。(贺爱英)
【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
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是思政教育的两种形态。“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既是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键,又是新时代教师的执业依据和规范要求。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深化与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加快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要促进教育主体之间的协同统一,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第二,要促成受教育客体自激,利用隐性资源,使受教育客体将理论内化为自身的修养,形成促进自我生长的力量;第三,优化受教育环体。高校要与党政机关、网络监管等职能部门建立联系,协同工作,完善各项高校规章制度、丰富各类校园活动、优化网络环境,构建起具有特色的、能够发挥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作用,促进受教育客体成长的环境体系。(张雨)